欢迎光临时尚家居门户万叶千家  wanyeqianjia.com  

万叶千家

家居生活方式媒体

第53届中国(广州)家具博览会
1#
万叶千家 官方账号  发表于 2011-9-12 11:52

有关中秋的民间传说- 时尚家居门户万叶千家

嫦娥奔月——


  民间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有很多版本。各版本有一点是共通的:嫦娥是射日英雄后羿之妻,王母感后羿射日之功,赠之不死仙药。嫦娥因故吃了仙药,无法逗留地面,飞天奔月而去。   
  有的版本中仙药是一粒,被嫦娥得之。而更多版本是两粒:人服一粒长生,服二粒成仙。后羿拿回家给嫦娥保管,准备夫妻分食,然而却被意外打破了这个计划。   
  意外是什么?有传说是嫦娥因不知详情而全服下;有人说嫦娥是好奇偷食;也有人说嫦娥是故意盗之;一种悲伤的说法是后羿冷落嫦娥,嫦娥伤心而去;还有的传说是,后羿的部下蓬蒙趁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时手持宝剑闯入后院,威逼嫦娥交出宝物,嫦娥危急中将宝物吞下……服下仙药的嫦娥身子渐渐飘离地面,抬头望见皎洁的月光,决定向那轮圆月飞去。
  玉兔捣药——
  嫦娥身边有只可爱的玉兔,这是民间公认的。据说嫦娥身体变轻,开始升空时,惶恐中的她想抓住什么压下身子,便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。白兔当然无法留住嫦娥,随她一起上了月亮,成为神话中一抹可爱温馨的色彩。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,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。我们在月夜中抬起头来,也许能从月亮上找到那只可爱的兔子。
#可持续发展传播# #新闻稿发布# #全渠道内容传播#
家居与生活方式媒体万叶千家,报道请联系:18618381477 (微信同号) 广告等商务合作,请点击这里。
3#
万叶千家 官方账号  发表于 2011-9-12 11:54
明月如镜,玉做人间。
    华夏祖先认为,春季雾霭弥散、夏季入夜也迟、冬季阴风凛冽,唯有秋日,月光清辉泻地。苏轼因而喟叹“此生此夜不长好,明月明年何处看”。换而言之,这一夜、这一月,是一年中独一无二的佳会。千百年来,炎黄子孙代代在这一天因月而喜、向月而咏,成为维系民族传统薪火相传的重要载体。
    赏月的第一层象征,是为团圆。
    柔美回旋的轮廓,组合成一份完整。古希腊哲人毕达哥拉斯说:“圆是宇宙间最和谐的图像”。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,从哪个部分滚动,它永远完整不变。只有直径,不分长短;只算圆周,不分棱角。它是万物的起点,也是众人期盼的终点。对华夏文化而言,首尾相衔,意味着循环。就像时间,虽然一去不返,但我们懂得何谓四时轮回,也就懂得生命的真正意义,不在于静止的永恒,而在于团圆后的生生不息。就像发展,虽然总是荆棘遍布,但我们懂得进步的真正意义,不在于直线前行,更在于拥抱为圆后的螺旋上升。
    几千年前,古代数学家刘徽就以割圆术求得极限观念。先祖早已领悟到圆的真谛。所以我们把圆作为完美的象征、把圆比作天穹的轮廓、把圆作为推演的高级符号,而最后,把圆作为人与人之间灵魂的契约、文明的纽带。
    赏月的第二层象征,是为审美。
    不同于烈日的刚劲,月以清新淡雅的光晕,内敛自持、收放有度,以此塑造了华夏文明的审美。比起张扬,它更喜低调;比起狂放,它更显虚静。从月的华美中,华夏子民代代体悟了何谓心灵空净、宇宙明澈。这份传统审美,让静观成为民族艺术和哲学的终极关怀。静观尘世起伏、冥想鲲鹏逍遥,与天地同被,最终得以观古今于须臾、抚四海于一瞬。文人雅士以淡泊悠远为生活情趣,因为华夏文化的核心就是“和”。以和为贵,我们充分明白过刚易折,也素来警醒于企者不立、跨者不行。这份心态,也因恬淡月色,而千年相传。
    早在嫦娥奔月的神话中,炎黄子孙的心灵已经充盈着哲理,阴晴圆缺构成了不可避免的人生体验。初民对月的传说,表达了自己的宇宙观和生命观。缥缈神话,承载着千古感慨系之于月的哲学追求。明月不仅是天地造化,更是悬于夜空的文化原型,蕴藏着世代相传的人生智慧和民族情感。
    赏月的第三层象征,是为寻根。
    华夏文化中,月亮与故乡永远一衣带水。吾心安处是吾乡。真正的故乡,不仅指代地理位置,更是精神的诞生地。背井离乡,意味着孤寂伤感、自我迷茫。自古以来,漂泊游子望月寻根、寄托乡愁,成为古典文化的灵感源泉。因为月亮既是运行中的天体,又是永恒的天地。在矛盾的结合处,它启示着囿于困境的炎黄子孙,超越时空,懂得精骛八极、心游万仞的境界。伴随着苍茫的天问和雄浑高古的时空省思,寻根不只为单纯求得心灵归宿,更为无滞无碍地向前走。
    正是这份对生命的体察,先祖们即使跌落人生低谷,仍不忘对月抒怀,以笑傲山林的人格,心寄众生疾苦、家国大义。明月的皎洁,正类比人格的高洁。今日的我们,更须脚踏实地,为国富民强而努力不息。
    中秋佳节,正是丝篁鼎沸、夜市骈阗时。天地的壮美,在这一刻跨过时空的局限,成就了华夏民族的道德风范和亘古哲思。花好月圆,只为炎黄子孙能以冲融澄静,走好脚下的每一步。(龚丹韵)来源: 解放日报
2#
万叶千家 官方账号  发表于 2011-9-12 11:53
吴刚伐桂——
  抬头仰望明月,可见当中有些黑影,这便是传说的吴刚在伐桂。吴刚砍桂的神话据说是在唐代演绎而成的。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,有五百多丈高,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,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,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。几千年来,就这样随砍随合,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倒。
  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,是汉代西河人,曾跟随仙人修道,到了天界,但是他犯了错误,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,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,以示惩处。李白诗中有“欲斫月中桂,持为寒者薪”的记载。
  玄宗漫游月宫——
 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,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,于是天师作法,三人一起步上青云,漫游月宫。但宫前守卫森严,无法进入,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。
  在此之际,忽闻仙声阵阵,清丽奇绝,宛转动人!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,于是默记心中。这正是“此曲只应天上有,人间能得几回闻”!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,自己又谱曲编舞,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“霓裳羽衣曲”。来源: 人民日报海外版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