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时尚家居门户万叶千家  wanyeqianjia.com  

万叶千家

家居生活方式媒体

第53届中国(广州)家具博览会
1#
万叶千家 官方账号  发表于 2011-12-22 09:33

与幸福往事,干杯- 时尚家居门户万叶千家
  

  幸福,不是长生不老,不是大鱼大肉,不是权倾朝野。幸福是每一个微小的生活愿望达成。当你想吃的时候有的吃,想爱的时候有人来爱。
  幸福在哪里?许多人在问。《飞屋环游记》中有这样一句台词:“幸福,不是长生不老,不是大鱼大肉,不是权倾朝野。幸福是每一个微小的生活愿望达成。当你想吃的时候有的吃,想爱的时候有人来爱。”
  《幸福在哪里》一书以新中国成立为时间的纵线,跨越60年,邀请一百多位嘉宾分别从童年、青春、偶像、结婚、邻居、节日六个主题出发,讲述各个不同的时代他们自己亲身经历的幸福往事。
  这里有名人们的幸福回忆,也有属于普通老百姓的幸福故事,即使当时的辛酸,回忆起来都散发着幸福的味道。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回忆,并引起有关幸福的思考。
  马未都:幸福需要饥饿感
  生于1950年代。收藏家,观复博物馆创办人。
  早年下过乡,插过队,当过机床铣工。1969年的时候,马未都兄妹三人跟着父亲登上了北去的列车,启程前往黑龙江省宁安县的空军“五七干校”。“刚到东北的时候,常常会挨饿。因为在北京都是自家做饭,油盐总是有的,但吃‘干校’食堂,首先就是缺油腥。那时候什么都想吃,但什么都吃不上。”马未都回忆说,“日积月累中逐渐形成的那种饿的感觉,是今天的孩子们所无法体会的。”也许正是充满了这样的饥饿感,只有小学四年级学历的他,终日浸淫于文章典籍之中,成长为博古通今的收藏大家。
  最爱吃小豆冰棍:小时候吃的东西种类少,所以特别爱吃冰棍。那时候卖冰棍还是走街串巷地卖。我们只要听见他嚷嚷,就管家长要钱去。有时候父母高兴,会给你三分钱、五分钱,然后自己跑去买。当时冰棍都非常简单,就是长方形的。三分钱的一般都是红果冰棍,含糖量比较低,比较酸,很硬。一般情况下,它很长时间都不会化掉。五分钱的冰棍一般含糖量高一点。最贵的冰棍现在还有,叫双棒。我们小时候叫鸳鸯冰棍,是加奶油的,我印象中好像是两毛钱一根。那种冰棍家长偶尔会买一回,不会随便买。我们小时候,冷饮仅限于冰棍。印象中,我最爱吃的是小豆冰棍。天热的时候,吃上一根,真的是很幸福的事情。
  爆米花的乐趣:我们小时候还有一个乐趣,就是看人家爆米花。一开始不敢凑前,声音很大,就看他加一点煤加一点炭之后摇。到一定程度了,他拿一个有橡皮口的大袋子,套在爆米花的罐子口上,一开。突然一声巨响,响声传得很远。米花全爆在袋子里面,你就拿盆接着。
  那时候我们常吃爆米花,为什么呢?因为它简单。你从家里拿碗米就行(我们那时候爆玉米花很少,大部分都是爆米花)。就是从家里拿一碗米,其实也用不了多少。就是一小碗,爆一大堆回来吃。如果喜欢吃甜的,就往里面加一点糖精。我印象中,爆那么一锅,一毛钱几分钱就够了,很便宜。
  张蔷:童年最幸福
  生于1960年代。歌手。
  张蔷的歌影响了一大批60后、70后。听过张蔷《童年的美好时光》的那代人,都会被她的歌声带回幸福快乐的童年。别人不曾想到的是,张蔷本人却有一个不愿回忆的童年。张蔷很小的时候,她的父亲就抛下她的母亲和她们姐弟,离开了这个家,并且断绝了对这个家的经济接济。她们一家三口的生计靠母亲一个月55元的薪水维持。她因为父母离异而被同学视为异类,被吐口水、扔土块,还曾因为捡同学掉下的一颗水果糖吃而被同学打。童年的经历,对于张蔷演唱风格的形成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。多少年后,那些当年只能在冷漠呆板的教室里枯坐的孩子们,那些现在已经热血冷却的中年人们,都还能感受到张蔷的歌声带来的那种想冲破学校禁锢,去拥抱狂野自然的冲动。
  相信我们那个年代的小孩子都做过两件事:粘知了和捉迷藏。粘知了是我的强项。把那个胶粘在一个大竹竿上,拎着就出去,听哪儿有知了叫,就往哪块跑。那时候眼神非常好,现在可不行了。那时候一看哪儿有知了,一粘就抓住了。一捏肚子,知了就“吱吱”地叫唤,我感觉很开心。
  不过玩得最开心的,还是捉迷藏。有一次,我眉毛上还让铁丝勾了一下。就因为玩捉迷藏玩得太尽兴了,没看到地震棚拐出的钩子,一回头就撞上了,那真的是剧痛。玩得太高兴了!玩疯了!
  陆毅:家庭是幸福的温床
  生于1970年代。演员。
  陆毅出生在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,5岁的时候就出演了第一部电影《泉水叮咚》。不过,与那些从儿童时代就受到关注的童星不同,陆毅似乎没怎么被关注过。经历了贫穷的童年和孤独的“北漂”,1999年陆毅才以一部《永不瞑目》一炮走红。拿到金鹰奖后,他二话不说,把奖品奥迪车卖了,为父母还清房贷。陆毅是个特别爱家、恋家的人,他说:“我的个人生活里,家庭的确比事业更重要。”女儿小贝出生后,陆毅更是做起了“超级奶爸”。
  五岁就开始挣钱了:我第一次拍电影的时候,是1980年,我才5岁。当时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石晓华导演要拍《泉水叮咚》,要找一帮小孩做演员。我那时候在上海西街幼儿园上中班,是文艺骨干。老师带着我们幼儿园里的二三十个文艺骨干到电影制片厂去面试。我记得面试的时候我朗诵了一首诗,然后就回家等通知。等了一段时间之后,就有通知发到学校,老师就跟我爸爸妈妈说,你们家孩子被选上拍电影了。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我真的挺开心的。爸爸妈妈都很高兴,也很支持我。那时候拍戏挺吃香的,我成了整个弄堂里的榜样。大家看到我都会说:“看,陆毅这么小就出去拍戏挣钱了。”
  那个电影拍了四个多月,我拿到了50块钱、一袋香菇和一把自动雨伞,还有很多玩具,我记得有一盒积木。那时候50块钱是大人两个月的工资,挺多的。钱和香菇、雨伞交给家长,玩具什么的都是自己玩了。
  自己做的玩具也很美:那时候商店里的玩具很少,而且价钱很贵,变形金刚之类的我们都买不起。所以,我们小时候都会做玩具,用自行车链条做枪,把很多冰糕棍儿用橡皮筋捆在一起,然后用这个打东西。那时候我动手能力特别强。
  郎朗:尊重孩子的童年幸福
  生于1980年代。钢琴演奏家。
  他被称为“改变了世界的年轻人”。对于中国人来说,他改变了西方人对中国人的看法——原来中国人也能弹钢琴!他是中国80后独生子女教育模式的成功典范。为了育子成龙,他父亲放弃工作,全家人勒紧裤带。曾经有一次耽误了练琴的时间,暴怒的父亲还逼迫9岁的儿子去吃药、去跳楼。庆幸的是郎朗最终成功了,要不然,真是不可想象。郎朗在他的回忆录中很诚实地坦陈了这段隐私。他希望告诉每一个父母,过度的惩罚会给孩子的心中留下难以弥合的伤口,不要单纯地为了功利而牺牲孩子的幸福童年。
  我小时候挺喜欢玩枪,当然是假枪。第一次上钢琴课的时候,我拿了两把枪,穿海军军装,戴着白色帽子去上课。我小时候特别崇拜海军,感觉他们特酷。当时弹钢琴的时候还舍不得放下枪,我记得老师当时对我说,你先把枪摘掉,然后你再弹琴。我只有先把枪给我爸我妈放好。
  (摘自《幸福在哪里》 中信出版社出版2011年10月)
#可持续发展传播# #新闻稿发布# #全渠道内容传播#
家居与生活方式媒体万叶千家,报道请联系:18618381477 (微信同号) 广告等商务合作,请点击这里。
3#
baizhuwang.com 发表于 2012-10-13 15:00
真的很有用,谢谢啦!
2#
henanmeijia.com 发表于 2012-9-2 22:54
先顶后看~~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