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叶智擎
发表于 2024-8-27 15:00
今天的文章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,可能并不会有一个明确的结论。但我们希望能借此话题,能够与您一起探讨并开拓企业新闻稿的写作思路。
假如,我们用人物形象来形容一篇企业新闻稿,在大多情况下,给人的感觉应该都是不苟言笑、西装笔挺的商务成熟风。
那么你有没有想过,企业新闻稿能不能也“休闲”、“时尚”或者“活泼”这样的年轻风格一点呢?
01企业新闻稿,为什么总是“端着”?
企业新闻稿之所以一直给人西装笔挺的感觉,一般是来自于三点原因:
企业新闻稿代表的是企业、是品牌,所以会偏正式、调性会偏严肃。
企业新闻稿习惯性地继承了媒体新闻的风格,言简意赅、客观不主观。
企业新闻稿面对的核心受众是利益相关群体,核心目的是为了传递信息。
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因素,新闻稿自不而然就会形成一种偏商务的风格,但这同时也容易让文字和受众之间产生一种“距离感”。
虽然从品牌塑造的角度来说,品牌和用户需要保持一定的“距离感”,来强化品牌调性,但品牌塑造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系统工程,并不是一味“端着”就有效的。且企业新闻稿的本质是,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一场沟通与对话。
话说到此,就不免要进一步提问:
企业新闻稿一定只有商务这一种风格吗?
企业新闻稿只能继承媒体新闻的写作风格吗?
企业新闻稿只针对核心受众吗,“传递信息”是核心目的,也是唯一目的吗?
02新闻稿要不要年轻化?
上面三个问题,其实是要回答:企业新闻稿要不要“年轻化”这个议题,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解析的问题。
首先,从企业形象角度出发,如果人格化一家企业,那么这个形象就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,而应该是在一个基调上保持一定的丰富性,使之看起来更加立体饱满。
其次,企业新闻稿与媒体新闻、以及商业说明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与区别。从传播内容和目的上讲,商业说明文往往夹叙夹议,核心目的是为了与用户沟通以及宣传或营销品牌,而媒体新闻的重点是披露新闻,内容要不偏不倚,客观公正地传递消息而非沟通。
再从企业角度出发,企业新闻稿与以上二者的最大区别是——“它们有的我都想要”,传递消息是基础,进阶与用户互动沟通则更加好,最终实现提升品牌形象,宣传企业和营销品牌的目的。
最后,企业新闻稿的核心受众不仅有利益相关群体(投资者、用户、政府机构等),还包括:媒体、潜在用户、大众、上下游企业等群体。
由这些分析,我们可以有一个初步的推论:企业新闻稿,可以在一个品牌基调上进行一定范围的年轻化尝试,而重要的评判标准是:受众是谁?新闻稿的目的是什么?哪些新闻稿可以尝试?
03如何让新闻稿年轻化?
企业新闻稿年轻化是一个在传播领域提及甚少,且没有定论的话题。它与品牌年轻化这个热门的营销议题不同,品牌年轻化的目标是为了让品牌吸引年轻受众,而新闻稿的年轻化并非为了吸引年轻受众,而是风格上的一种变化。
但品牌年轻化的一些方法,依然值得新闻稿来参考。
品牌年轻化营销,从内容层面一般需要围绕着:品牌态度年轻化、产品年轻化、传播年轻化这三个维度出发,也就是通过品牌价值观、产品利益点、创意表达这三个层面的年轻化,来吸引年轻受众。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品牌通过视觉形象升级、子品牌、IP联名、品牌跨界、年轻代言人等策略来抢占年轻市场。
但企业新闻稿的年轻化,不是为了吸引年轻受众,而是指内容上更符合年轻化的一些特征,从而提升新闻传播的吸引力和效率。以下是一些参考建议:
1、永远先从受众角度出发,明确新闻稿面对的人群是谁。
常见的企业新闻稿受众包括:股东/投资者、客户/潜在客户、媒体、员工、社会/大众、政府、供应商等等。如果一篇新闻稿面对的受众是股东/投资者、客户/潜在客户、政府等机构时,且核心目的为了披露企业信息,则不适合。而如果面对的是媒体、员工、社会/大众等角色时,就可以根据新闻稿的传播题材与目的,来进行适当的调整。
2、尝试一稿多写,扩大每一个企业新闻故事的受众人群。企业新闻故事是难能可贵的事件资源,但以往的传播目标大多时候是为了“披露企业信息”,而放弃了沟通、宣传和吸引客户等营销目标。
所以在面对一些特定的新闻稿题材时,为了扩大其价值就值得尝试一稿多写,让一些新闻稿拥有不同角度的解读,例如:
新品发布与创新:当企业推出新品、新技术或新服务时,可以一稿多写,既向利益相关者做产品技术、市场前景方面的专业描述,也可以通过产品故事、使用场景、用户采访等轻量级的内容来吸引受众。
品牌活动与合作:企业举办或跨界的品牌活动,不妨将新闻稿视作为一个轻量级的传播Campaign,不仅要有常规的活动新闻稿,还可以尝试:活动体验者的视角(如从参观者的角度来展示活动全程体验)、活动幕后故事、以可视化素材为主的新闻稿。
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:在面对CSR/ESG等话题时,除了面对投资者、政府机构,也应该从普通大众的角度出发,策划更有温度的内容。
用户故事与案例分享:从用户、消费者、员工等人文角度出发,挖掘他们与品牌之间的感人故事,以年轻化、感染力强的文字来增强新闻稿的吸引力。
3、年轻化的表达,不是浮于表面的文字功力。
当确定完哪些新闻稿适合年轻化后,我们再来聊聊如何让新闻稿尝试年轻化。
正如同品牌年轻化的课题一样,新闻稿年轻化包含了文字表达的年轻化,但绝不仅限于此。更重要的是传递出来的企业形象与品牌价值观是否年轻有活力。以下是一些可尝试的方法:
行文加入一点朋友聊天感严肃的新闻稿常常有点像汇报工作一样,严谨专业、结构固化。而年轻化的表达,则要加入一点和朋友聊天的感觉,可以避免过于正式或僵硬的语言与结构,使用更加自然、亲切的语气,像是和朋友交流一样地撰写新闻稿。
注重视觉元素的年轻化
在任何新闻稿类型中,美通社都鼓励加入更多的多媒体素材,而在插入配图、动图、视频等多媒体时,还可以尽量使用具有年轻化元素的配色与风格。
讲述有吸引力的故事
从品牌价值观出发,产品解决的实际问题出发,策划引人共鸣的新闻稿故事,如产品贴心的功能、创新举措、社会责任、用户和员工故事等,一个好的企业故事就是最佳的年轻化表达。
4、新闻稿年轻化要规避哪些误区?
最后,面对新闻稿年轻化需要注意一些常见误区:To-B企业的受众相较单一,且读者需要安全感、信任感,需要谨慎尝试。而To-C企业希望获得品牌感知、流量、产品销售,更加适合尝试。
此外,永远别忘记新闻稿的基调与风格,不要过于大胆地放飞自我,内容过于网络流行语或表达轻浮时,会让新闻稿显得不够专业,甚至产生负面效果。
综上,企业新闻稿的年轻化仍是一个开放性且没有定论的议题。此文希望为传播人和PR们提供一些思路,可以针对一些特定稿件,通过一稿多写来进行尝试,慢慢为企业开辟一种基于企业基调之上的新闻稿新风格,提高新闻故事的传播效率。本文作者:美通社内容营销主管Heron |
|
- 注册时间
- 2011-6-3
- 最后登录
- 2025-1-23
- 在线时间
- 12217 小时
- 阅读权限
- 200
- 主题
- 7278
- 好友
- 1111
- 记录
- 627
- 日志
- 271
- UID
- 1827
H&L Mini Program
|